欢迎访问西部创业网

开了店的加盟费可以退吗?

频道:创业项目日期:浏览:1101

在创业的道路上,很多人选择++++品牌,以借助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品牌影响力来快速开展业务,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加盟店可能无法继续经营,这时候,加盟商就会关心一个问题:开了店的加盟费可以退吗?

我们需要明确加盟费的性质,加盟费是加盟商为获得品牌使用权和经营指导而支付给总部的一笔费用,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在特许经营合同中约定,被特许人在特许经营合同订立后一定期限内,可以单方解除合同。

这意味着,在一定期限内,加盟商享有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即可以退还加盟费,具体的期限,根据不同的品牌和合同约定而有所不同,一般在 15-30 天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期限是“冷静期”,并非“无理由退款期”,也就是说,加盟商需要有合理的理由才能解除合同并退还加盟费,什么样的理由是合理的呢?

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特许经营合同约定的特许经营期限应当不少于 3 年,被特许人同意的除外,特许人和被特许人续签特许经营合同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也就是说,如果加盟合同约定的期限不足 3 年,那么加盟商可以以合同期限过短为由,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还加盟费。

加盟商还可以以以下理由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还加盟费:

  1. 特许人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提供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提供的信息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及时通知被特许人,特许人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的,被特许人可以解除特许经营合同。
  2. 特许人违反法定义务,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特许人应当向被特许人提供特许经营操作手册,并按照约定的内容和方式为被特许人持续提供经营指导、技术支持、业务培训等服务,特许人在特许经营合同履行期间,应当持续地对被特许人提供经营指导、技术支持、业务培训等服务,督促和帮助被特许人持续改进经营业绩,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提供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特许人违反前款规定的,被特许人可以解除特许经营合同。
  3. 特许人根本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 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 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是指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或者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理由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否则可能会被++认定为“不符合法定解除条件”,从而导致无法退还加盟费。

    除了以上法定解除条件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可能会影响退还加盟费的结果,

    加盟店已经实际使用了特许人的经营资源,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在特许经营合同中约定,被特许人在特许经营合同订立后一定期限内,可以单方解除合同,被特许人已经实际使用特许经营资源的除外。

    也就是说,如果加盟店已经实际使用了特许人的经营资源,那么就不能再以“未使用”为由解除合同并退还加盟费。2. 加盟店已经开展了一定的业务,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在特许经营合同中约定,被特许人在特许经营合同订立后一定期限内,可以单方解除合同,被特许人已经开展经营活动的除外。

    也就是说,如果加盟店已经开展了一定的业务,那么就不能再以“未开展”为由解除合同并退还加盟费。3. 加盟店的经营业绩不佳是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在特许经营合同中约定,被特许人在特许经营合同订立后一定期限内,可以单方解除合同,被特许人能够证明解除合同系因特许人原因造成的除外。

    也就是说,如果加盟店的经营业绩不佳是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那么就不能再以“经营不善”为由解除合同并退还加盟费。

    开了店的加盟费是否可以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符合法定解除条件或者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那么就可以解除合同并退还加盟费,如果不符合解除条件,那么就不能解除合同并退还加盟费。

    在签订加盟合同时,加盟商应该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经营加盟店时,加盟商应该认真履行合同义务,积极开展业务,提高经营业绩,避免出现违约行为,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